一些想法,不一定对

一些想法

记录这些想法的起因,是经常看到刘飞在他的公众号上发一些关于产品的碎片想法,于是后来我也有了类似的习惯(希望能坚持下去)。很妙的事情是,书写这些想法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思辨的过程,而且回头再看,竟有一种自己被自己扒了审视的微妙感觉。

  1. 产品对于用户预期的匹配度,可以用「有效功能占比」来衡量,即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占所有可见易见功能的比例。求而不得,是问题,不知而不得,不是问题。这是 iOS 和微信在设计原则上的相同之处。

  2. Spotify 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个将底部一级 tab 从 4 个减少为 3 个的 App,这一点可以反应出,通过产品内部的重新组织,Spotify 在核心场景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收敛和聚焦。而我们看到的国内很多产品都是在毫无节制的进行扩张,变着花样的抢占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然后从中榨取价值。作为一名 PM,虽然身处这样的内卷旋涡,并不能置身事外,但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以用户价值为核心出发点,还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3. 产品功能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非常高的提升上限,所谓解决方案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视觉层面的改变,却永远无法符合所有人的审美。记得 iOS 11 刚发布时,所有人都在吐槽控制中心的新 UI 很丑,而最终还是时间抚平了一切,人们习惯了控制中心的功能,忘记了当初对于 UI 的反感。理想汽车的李想很早前提过一个他的主张:只谈价值不弹体验。言辞很绝对,但放到具体的场景中去思考,还是能够自洽的。

  4. 如果产品本身还没有做好,没有出现良性的自增长,直接开始疯狂的营销推广,那么大概率用户最终还是会离开,这是更大的损失。————张小龙已经在若干年前成功预言了罗永浩做子弹短信注定会失败。

  5. 优质内容通常只能缓慢增长,要么厚积薄发,例如科技媒体「少数派」,要么遇到合适的时机一炮而红,例如视频媒体「回形针」、B站博主何同学。但无论如何,优质内容的本身才是必要条件。内容的价值是燃料本身,营销推广最多只是助燃剂。

  6. 判断朋友圈里各种海报上的职业培训课程是否靠谱,我的大体思路是:如果是有比较成熟的方法或技巧的封闭命题(数据分析、沟通技巧等),则可以具体了解一下;反之,如果是宽泛的大场景,或者有明显标题党嫌疑的相关命题(如何快速搭建增长模型,如何 24h 零成本涨粉 24w 等),则大概率从中学不到什么,因为这类命题需要结合具体业务具体场景来看,且只有通过自己在反复的案例拆解和学习实践中才能得到提升,不存在绝对有效的捷径,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银色子弹。

  7. 关于全面屏:各大手机厂商引以为傲的屏占比,并不能说明本质问题,真正的全面屏我理解应该定义为屏幕形状和设备形状保持尽可能的一致,从而达到设备面板即屏幕面板的视觉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早期很多安卓手机尽管屏占比超高,但就全面屏的观感来说,却并不比 iPhone(即使有刘海)更强的原因,因为它们的手机是圆角的设计,屏幕却是四四方方的。

  8. 基础体验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提升:功能、性能、视觉、交互。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基础体验上做取舍,可以参考如下原则:当某一个点是撬动当前用户价值的重要因素,则不可舍弃。功能层面的例子就不用赘述,如果是关键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则不可让步妥协;性能层面,例如用户需要高频查询的数据报表,则不可在查询效率上妥协;视觉层面,例如用户完成一次 PK 对战,出现对战结果的页面则需要有足够的视觉冲击力;交互层面,例如用户需要完成排序的操作,那么长按的反馈、拖动的效果都不应该被忽视。

  9. 业务视角和用户视角难免发生冲突,本质上一个是从商业价值出发,一个是从用户价值出发,此时应该先回看一下大原则,即只有先创造了用户价值,才有了诞生商业价值的可能。

  10. 对于流程性的交互场景,不应该追求绝对的路径短,有时候让步骤清晰合理比减少一步更重要。

  11. 系统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或者优化机制来解决,单点解决永远只是填坑。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系统性的问题,可以看看这个问题是偶然发生,还是已经付诸相应动作之后仍然反复出现。比如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项目频繁发生延期,老是有紧急需求等等,都属于系统性问题。

  12. 好的交互体验,是在具体的使用场景里给出符合或超出用户预期的使用反馈。例如微信有一个细节,手机处于横屏时,点击缩略图全屏查看图片时,图片不会跟着旋转 90 度,因为对于一个竖屏 App 来说,这种场景下的用户通常都是处于卧倒状态,页面相对于用户视线而言仍然是竖屏显示的,所以全屏显示图片后不需要旋转。而早期的微博和 QQ 其实都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细节。

  13. 「目标导向」的执行,依赖的是合理的评价体系。所谓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

  14. 把自己当做某一种用户,但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全部用户。这句话对于老板来说至关重要,并不是老板提的就一定是当前最紧急的。

  15. 产品工作中的两张重要的地图:产品架构和产品规划。前者是产品在空间上的地图,明确了产品系统、产品团队内部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产品在时间上的地图,明确了产品未来的发力方向,也预示了未来所需的产研资源规模。

新年快乐

升旗仪式

大概是新年第一天的原因,愿意顶着清晨 -10℃ 的气温来看升旗仪式的人特别多。晚来一步,但总算还是赶在国歌结束之前,远远的见到了国旗升上旗杆。🇨🇳

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自己
© 2024 l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