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师和他的子弹短信

子弹短信

子弹短信横空出世,上线一周拿到 1.5 亿融资,11 天突破 500 万激活用户,而且是自带营销体质又富有争议的人物罗老师背书,加上这次的另一个主角是微信,于是忍不住写一点东西。

微信追求的不是精英主义,是「普世」

微信是非精英主义的产品,微信的用户不只是某一类具体的人群。罗老师口中的「次世代社交产品」,相比微信多了一些机灵的功能点,但显然这些微信都已经想到过了,只是没有选择做它们。赌 1 块钱。

很多抱怨微信的人都是在拿自己的需求审视微信。我很喜欢飞猪老师这个人,非常酷(本质上是因为他具有非常独立且外显的人格),但当他在骂微信的即时通讯这一核心功能的体验烂的时候,不能忽视的是,他自己做的产品一定是一闪这种满足他自己(这类用户)需求的产品,以及 NOMO 这种将酷进行到底、极具复古色彩、反流行(然后又在一小波人群中形成流行)的产品。

回到子弹短信与微信,拿语音功能举例,普通话标准的人群有多少?语音识别技术能够支持的方言有多少种?语音一发就是好几条 60 秒的用户占多少?手滑的概率以及需要重听语音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为了解决某个所谓的问题给更多用户带来更多问题或干扰,是愚蠢的。要知道有一部分人在抱怨无法拖动语音进度条的时候,另有一些小白用户连按住说话、松手发送这样的逻辑都理解不了的。对于现在的微信来说,其功能分化程度越高,造成的认知复杂度就越大,普适性就越低,微信不得不中庸起来,不偏不倚不骄不躁。因此转文字这样的低渗透率功能一定是藏在长按菜单里。用户群体分了层,产品也就需要有纵深。

「为什么微信没有……的功能」、「为什么微信没有这样做」一直是我认为微信身上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小到具体功能设计原则,大到产品策略与逻辑,全都贯彻始终。所以子弹短信其实是在功能上满足了某一群对高效沟通有强需求的人,从认知上戳中了某一类具有精英主义思维又对微信社交产生了焦虑和厌倦的的人。

子弹短信当然颠覆不了微信

当下微信的本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身份证,微信的价值在于关系链(早期建立了人与人的关系,中期拓展了人与信息的关系,现在在构建人与服务的关系)。

从「点」上解决问题,是革不了强大如微信这样的产品的命的,人家玩的是「体」,还不是「面」。不出意外,微信将来只会被另一个维度的物种打败或替代,就像新媒体革了传统媒体的命,iPhone 革了诺基亚的命,数字音乐摧毁了传统唱片工业,就像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旦那个时刻到来,对于微信来说应该就是不可逆的断崖式崩塌了(小程序或许是微信应对那个时刻到来的武器和筹码)。罗老师说支付宝很快会进入子弹短信,但激不激得起水花显而易见,子弹短信可能甚至都挠不到微信的痒痒……

所以子弹短信创始人以及罗老师都是明白人,子弹短信只不过想着能不能分一杯羹,反而媒体界全然一副看好戏的模样,默契地装作子弹短信挑战微信来了。喏,这就是当下这个新媒体时代信息过载、信息爆炸的真实写照。

罗老师的偏执充满了悲情色彩

最后聊一聊我理解的罗老师,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有人说罗老师的偏执充满了悲情色彩,其实偏执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好事,但绝对的偏执只有加上正确的认知和判断才可能造就一个伟人,否则只是在一条偏航的路上越走越远。

先讲手机本身。手机注定是国民级的消费者产品,面向的人群涵盖了各个行业、各个阶层,而并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定的鲜明特征。如果把当下手机对于人们的意义,定义为一种与外界交互连通的抽象能力的延伸,衡量一款手机的综合价值高度,应该看这台手机对于全体消费者的赋能平均值,而非某一部分少数人群的赋能极大值。说白了就是作为手机不能偏科,仅仅满足一些高频但低覆盖率的琐碎场景,这款手机大概率是与「全民」这两个字无缘的。

落实到产品,锤子那些令人拍案叫好的点子,其实大都蕴含这样一个语境,那就是「如果你恰好有这样的需求」,要么掉进了微观且离散的 feature 级创新的深坑里无法自拔,要么目光所及都是当下人们接受不了的次世代幻想(TNT:???)。

罗老师骄傲地和那些骂 TNT 的网友们互喷,认为那些蠢蛋毫无眼界,意识不到伟大的诞生,并且觉得自己做着和乔帮主一样能改变世界的事业,殊不知在当时那个时代,乔布斯的出发点有着格局上的大不同,那就是让智能手机成为他认为应该有的样子,让所有人都拥有优秀的体验。能体现这一点的例子 iPhone 上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乔布斯时代):

  • 第一代 iPhone 发布时就去掉了此前手机正面的绝大多数物理按键,只留下一面触摸屏和一个 Home 键,而且主屏幕没有各种复杂的小窗口和小组件,只有 App 图标,因为拿出手机你要做的事情无非是:找到应用打开使用返回主屏,而其中的物理按键只需要在用到的时候出现,这是任何人都共通的使用场景;

  • 坚信软硬件高度协同才能带来最极致的体验(谷歌从 Nexus 坚持到了 Pixel,微软也推出了自家的笔记本电脑 Surface Book,皆因后知后觉幡然醒悟),因此 iOS 注定逃不掉封闭专制的罪名,不像 Android、Windows 生来就是拥抱世界;

  • 用体验说话,从不一味地拼硬件配置和参数,即使很多人误以为安卓旗舰机硬件水平强于 iPhone 甚至会性能过剩,而事实是就单核处理器性能而言苹果领先安卓旗舰一两年;

  • 拍照最本质的意义在于记录真实世界的瞬间,所以 iPhone 在相机上的调教原则是还原真实,尽管很多(中国)人都在吐槽 iPhone 前置摄像头并且打心底里认为是苹果做得渣;

  • ……

乔布斯的这些洞察,处处体现着第一性原理,也流露出些许有舍有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哲学魅力。因为简单所以普世,因为普世所以 iPhone 拥有其他手机探不着的天花板。而罗老师的产品哲学(如果有的话)与情怀,永远只面向一部分精英人群,和 iPhone 相比,不说背道而驰,也几乎大相径庭了。

并不是所有的极致都称得上高明,更不是所有的颠覆都等同于伟大。这也是为什么情怀救不了罗老师,相反正是情怀困住了罗老师。而罗老师身上最具悲情色彩的地方莫过于,他痴迷于此而不自知。除去纯技术层面的变革,改变世界一定是从事物最基本的底层逻辑出发,从抽象出来的本质需求着手,可惜只有极少数的个体拥有这套系统性的洞察力和决断力,很显然罗老师不在列。

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自己
© 2024 l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