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是永恒不变地捍卫自己的立场,但真正有益的交流应是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允许自己去拥抱更好的结论。
新鲜时代下的怀旧执念
LEEN'S BLOG
Spotify 皮了我一下
If you leave us now, you’ll take away the biggest part of us.
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去世了,1942/01/08 - 2018/03/14。
生于伽利略的忌日,逝于爱因斯坦的诞辰。
目标
「没有什么比一个稳定的目标更能使人心灵平静。」
孩子
很久没有在《歌手》听到一首歌可以久久回荡于耳,有一句长音瞬间让人穿越回《烟火里的尘埃》。它们具体拥有着怎样一种共同的情怀,其实不必探究个仔细,因为当你有画面的时候,那自然可以连结起来。
一切可以击中人心的艺术,不管是通俗艺术还是高雅艺术,都不在于其表现形式本身,而是其背后贯穿始终的精神内核。华晨宇表现出来的所谓「呆萌巨婴人设」,其实反应的是与自身之外的世界的距离,因为并非深谙其道、轻车熟路,所以谦恭以待、礼敬三分。而他音乐里的挣扎与任性、混沌又纯粹,才是与这个世界最真诚的对话。这对话,有的人可以从中捕捉到生动的一字一符,有的人听到的则全是刺耳的电流和乱码。
这样的《孩子》,捏造不出来。
心底
「喜欢」是在心底里,但它一旦往外蹦出一点,就格外兴奋。呵呵。
ZEALER X CES
周末看完了 ZEALER 制作的 CES 2018 系列视频节目,毕竟 CES 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消费电子展,很好奇这个星球上又有哪些黑科技在蠢蠢欲动,哪一些时代与文明的搅局者在虎视眈眈。看完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的分化速度异常惊人,有很多产品、技术或者概念,已经光靠兴趣是无法驱动你去理解、学习的了,还要有想象力。
另一方面,ZEALER 作为一家还算新派的科技观察者,与其他媒体的确有所不同。王自如作为创始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前时,你无法明显地察觉出他是哪里过人到足以带领当初的一个测评小团伙发展成如今的一个媒体大团队,具有前瞻性的头脑以及坚韧的创业精神是最合乎标准的答案。但说到底,我最能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那种对于(消费端)科技产品不二的热忱与追求,这是一种纯粹且真诚的信念,既是对外吸粉吸金的增益剂,也是内部运转的驱动力。
这种无所顾忌 All in 兴趣与梦想,不需游走于征服生活与屈服生活的边界线的状态,很令人羡慕。然而你应该认识到,没有产生行动的羡慕,与抱怨并无两样。不要只做无意义的羡慕。
刷屏日(二):网易云音乐
原来昨天还被网易云音乐刷屏了,那个以精准的个性化推荐、和(诙)谐的社区氛围乃至复古黑胶唱片 UI 等等著称的网易云。
在我的印象中,同时还有两个词语代表着网易云音乐,那就是情怀、高端。但我发现,云村村民在各自的听歌喜好、品味、习惯上呈现出来的完全是另一派画风。有最爱本土民谣的,有最爱华语黄金年代的,有最爱时下欧美圈的,有最爱二次元的,有最爱钢琴曲的,同时也有最爱网络歌曲的。那景象,你说它是博览会也罢,是大商场也行。总之一派纷呈,与我的想象相距甚远。
网易云音乐的用户量已经经历了最快的增长期,正在慢慢走向它当前的天花板。一个多月前才刚刚宣布达到了 4 亿注册用户数,这是很厉害的成绩。而随着用户量的增长,用户结构呈现出丰富性是必然的,这也是成功的产品走向市场成熟阶段的必然。
而这种能在用户量上迅速达到的成功,很大一种程度是因为,不管什么风格的音乐,其能够承载的核心用户行为是完全一致的。什么歌不都是播出来用耳朵听嘛,而歌单推荐、评论等,这些需求也都是一致的,用户在这里都可以互相增强认同感。也就是说在一个完整的用户画像里,听什么流派的音乐只是其中一项属性,并且这一项属性与其他属性耦合度很低,因此从拓展不同流派听众的用户群体上来说,不需要额外的边际成本,甚至是可以自然发展的。因此今天在朋友圈里发现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不是因为用户听的歌有情怀,这个产品才有情怀,而是这个产品自身能够创造情怀。
所谓优秀的产品不一定是爆款,但各种人群都会拥簇的产品一定意味着它在当下聚焦的核心价值层面取得了成功。
P.S. 这篇我自己觉得写得水分略高,没有瞄准真正重要的点。
刷屏日(一):支付宝
并没有什么固定的要刷朋友圈的习惯,今天是支付宝年度账单日,我知道得刷一刷了。毕竟如果没有朋友圈,从作为一项运营手段的角度来看,支付宝账单日的影响力至少减弱一半。
在十来页账单内容里,有两点是人们晒的最多的,一是有数字的账单页面,二是所谓智能预测的 2018 年度关键词。前者可想而知,基本是给账单成绩还不错的人晒的,而这里我想聊的是第二部分。
在所有这些词语中,「能干」以较高的出镜率占领了我的朋友圈。值得一提的是,测出「能干」的人津津乐道,测出其他任何词语的人同样引以为趣。关键就在这一点,因为其实拿到什么词毫不重要,无论怎样,都可以根据你的交易数据匹配出一个夸赞你或者刺激到你的词。围绕这个词,人们就可以抓住机会晒出自己。
社交网络解决的深层次需求就是如何更加高效地向外界展现「我想让他们看到的(更好的)我」。或者说,这个需求就是社交网络创造出来的。
所谓的 2018 年度关键词,准不准,本身没有太大意义(阿里大数据支撑,加之巴纳姆效应的存在,想不准都难),符合人们对于自己的预期 —— 更准确地可以说是「幻想」,或者人们愿意展现给外界看到的,才有意义。每个人的词语也许都与另外 26105812 个人相同,也不重要,只要每人都有一个还不错、挺有趣的词语,就足够了。因为人就是很容易相信别人这样去形容自己,而你看到的那些词语,其实个个都显得笼统又圆滑。
[ 2018-01-27 补充 ] 旅行青蛙里那只蛙今天到底是会出去旅行,还是削一下午的铅笔,旅行带回来的手信是辣椒还是草莓,其实来来回回所有人的全都一个样。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蛙是最令人操心的同时又是最高冷的,每个人都既盼着它出门又盼着它回家。因为这样一只蛙,让你感受到可以为它付出,也会被它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这只蛙的存在体现了你作为它唯一的现实交互对象(你感觉它像你的儿子、伴侣或者朋友,都只是表象,本质上你是它的主人)的重要性、唯一性乃至附带上帝视角的高维度性,而大多数人对此不会自知(作为用户,也不需要自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只撑着一顶荷叶的萌蛙,以及那个年度关键词,何以如此精准地戳中了我们,其实是异曲同工。那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重要的、独特的,激发出这一点,就是最大的成功,尽管只是营造了一些短暂的错觉。
火苗
心中有一团火苗,寒风就算再逍遥跋扈,也只是在外头虚张声势。
用千奇百怪的理由拒绝五花八门的社交
黑风
耳旁和衣服下是呼啸而过的黑风,你留意它了一秒钟,瞬间又将自己关进了耳机里,不觉得冷,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你踩得飞快,又踩得极慢,眼前飘过一些五彩缤纷的儿童氢气球,你猜阿姨今天的生意不太好,居然还剩一满车。
岁月
岁月发生在自己身上,大多迷迷糊糊不知不觉。
岁月流淌过心爱的人,一定会感到难过和心疼。
越是了解和热爱,越是有敬畏之心
越是了解和热爱,越是有敬畏之心。
里昂的朋友
「它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它总是很快乐,从不发问。」